萌宠初相遇:纸片里的动物世界
2025年7月14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环境设计学院“筑梦”志愿服务队江夏分队在土地堂社区自然课堂,开启了纸质小猫小狗制作活动。
志愿者先给孩子们讲起“纸上动物”的故事:从古代剪纸艺术里的生肖纹样,到现代手工中的立体折纸,那些用纸张创造的动物形象,藏着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为什么纸能变成小猫小狗呀?”“我能做一只会摇尾巴的小狗吗?”孩子们的问题像夏日的雨点,落在课堂的热闹里。
随后,志愿者示范基础剪法:对折卡纸剪出对称的耳朵,螺旋剪法做出卷曲的尾巴,还有长方形、正方形形组合成的身体看着即规整又可爱。孩子们捏着安全剪刀,在纸盒上慢慢探索——有的把蓝色卡纸剪成胖猫,有的用黄色纸张折出尖耳朵小狗,剪刀开合间,纸片渐渐有了动物的模样。
剪好的纸片需要组合粘贴。孩子们往猫耳朵背面涂胶水时,有的不小心蹭到手指,便笑着往衣服上一抹;有的把小狗尾巴粘反了,倒成了“歪脑袋”的独特造型。志愿者们帮着调整角度,教室里满是“这样粘更像!”“我的猫有胡子啦!”的欢叫。
创意添彩:让萌宠住进童话里从纸片到 “灵动宠物”。
干透的粘贴作品摆在桌上,孩子们开始用马克笔添细节:给小猫画上线条胡须,给小狗点上圆溜溜的腮红,还有人在动物背上画小书包,说“要带它们去旅行”。
一个男孩在小狗耳朵上画了星星图案:“这是会发光的狗狗!”另一个女孩把剩余的碎纸片剪成小花,贴在猫爪子边,变成“采花的小猫”。原本简单的纸质动物,在童趣想象里有了性格。
志愿者还准备了小铃铛给孩子们,孩子们小心翼翼系上后,举起作品轻轻晃动:“我的小猫在对我示好呢!”“小狗在对我笑呢!” 课堂里的萌宠们,仿佛真的活了过来。
筑梦新篇:让创意继续生长
纸质萌宠课程结束时,孩子们把作品放进自制的纸盒子,说是“给小动物建家”。而“筑梦”服务队的暑期课堂,就像这个盒子,正不断装进新的创意。
接下来,除了已开展的纸杯、扎染、纸质萌宠课程,篮球机制作课将带着孩子们用热血的篮球赛来体现孩子们的激情,更多手工巧思也在酝酿中。志愿者们相信,这些动手创作的瞬间,会像孩子们做的小猫小狗一样,在记忆里留下温暖的影子——因为最好的教育,就是让童心在指尖绽放,让成长在快乐里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