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 | 学院师生参加2025年度上海交通大学暑期创新设计工作坊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5-07-07 20:10:00|浏览人次:37

    2025年7月2日至6日,环境设计学院两个课题组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全球创新研究院参加了一次充满创意与科技碰撞的学术工作坊。本次工作坊聚焦智能时代的设计与科技融合,开设了“面向未来的Arduino系统开发与设计实践”和“数智时代下人因数据驱动的设计”两个方向的研究。环境设计学院共6名指导老师,5名学生参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工作坊为师生们提供了探索前沿科技与创新设计的宝贵平台。

 

 

    一、课程亮点:跨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

    研究一:面向未来的Arduino系统开发与设计实践

   贺睿、胡琦为指导教师的课题团队以探索智能化技术与适老化设计深度融合为核心,聚焦运用Arduino技术破解老年居住空间安全难题,引导学生王凌杰、宋术豪深入探索交互设计、物联网技术与系统思维的创新应用。在上海交通大学胡洁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课题组通过小组协作,将Arduino与光环境设计相结合运用到适老化室内场景,构建起覆盖卫生间、卧室等核心区域的智能安全预警体系;当意外发生时,传感设备协同运作,以声光报警、自动呼叫等多维度提示方式,确保紧急情况能够被及时察觉。

    研究二:数智时代下人因数据驱动的设计

    戴欢、肖佩璐、牛琳、谢曦临为指导老师的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心理疗愈第四空间”概念,旨在弥补校园公共空间在私密性和功能性方面的不足,该研究突破了传统心理干预的局限,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园艺疗法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课题组在胡洁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团队带领陈宇锐、王蕊、廖一涵三位学生聚焦人工智能与人因工效学的结合,采用多模态人因测量技术,运用RESP呼吸传感器、EDA皮肤电传感器、ECG心电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客观系统评估不同感官刺激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值得称赞的是,以设计类专业为主的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引下,运用AI+Python编程开发了专用的信号分析程序,实现了EDA/EMG/PPG/ECG等生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与分析。

 

    此次工作坊课程通过理论讲解、设计实验和项目迭代,帮助学生构建“数据感知—分析—优化”的全链路设计思维,在智能健康、智慧产品等领域增强了跨学科创新思维。

i   二、丰富行程:学习与实践并重

    工作坊为期5天,行程紧凑而充实,在全天沉浸式课程学习与项目实践中,课题组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设计、测试与迭代。学习之余,师生们还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感受名校的学术氛围与创新环境;听取了胡洁教授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设计》、陈斌副教授关于《大模型辅助的艺术创作》的专家讲座,师生们受益匪浅。

 

    三、成果与展望

    工作坊的最后一天,各小组在成果汇报中展示了功能完善、创意十足的研究成果,赢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上海交通大学胡洁教授团队为参加工作坊的师生颁发了结课证书。教师们表示,通过本次工作坊,不仅提升了技术能力,更开阔了跨学科视野,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发展规划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助力学生在设计与科技的交汇处探索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