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王祎洁 徐瑞梓)2025年4月9日,环境设计学院于筑梦书苑“一站式”学生社区,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八期《听班主任说》师生分享会。此次分享会由园林2201班的班主任戴欢老师主持,以“传承经典文化,建设康养园林”为主展开分享,旨在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传统园林文化精髓,将其巧妙融入现代康养园林设计,培养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园林设计人才。
活动伊始,戴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康养园林就是把健康养生理念和园林景观深度融合的产物,不只是种些花花草草,而是从人体身心需求出发设计的疗愈空间。她指出随着“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推动,中国自然疗愈相关概念迅猛发展,逐渐形成包括:园林疗法、园林康养、农业康养、森林康养和自然疗愈这五种疗愈类型。以此让同学们对园林康养有一定的了解基础。
随后,戴老师进一步讲解园林康养就是以园林植物为主体的自然要素以及不同尺度的风景园林为媒介,如花园、城乡绿地、风景名胜区、荒野等,通过五感刺激、园艺操作以及空间体验,在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方面对人体产生疗愈与健康养生的功效,总体类型包括植物康养、花园疗愈、田园疗愈、绿色康养荒野康养、自然康养、环境康养、生态康养等。与之相关的森林康养师、园林康养师2个工种在内的森林园林康养师成为被国家认可的正式职业。其中森林园林康养师就是从事森林或园林康养方案设计、环境评估和场所选择、康养服务、效果评估、咨询指导的服务人员。
接着,戴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索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康养文化。戴老师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引导道教发展的关键,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学理念之一。我国古代造园以“师法天地”为重要原则,是由道法自然美学理念衍生而来,认为对待大自然应做到“清静无为”,是中国园林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本期《听班主任说》圆满落幕,不仅拓宽了同学们对康养园林认知的边界,更点燃了大家传承经典文化的热情。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同学们将以此次分享会为契机,不断探索,把传统园林文化与现代康养理念紧密结合,设计出更多优质的康养园林作品,为推动环境设计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人们打造出更多宜人、宜居的康养空间。